滚动新闻-财经网
嘀嗒出行登陆港交所未满一个月 已跌掉过半市值
6月28日,嘀嗒出行终于成功登陆港交所。
嘀嗒出行最终发行定价每股6港元,筹集约1.82亿港元。按发行价计算,嘀嗒出行的总市值约为60亿港元。不过,上市首日嘀嗒出行即破发,当天收盘价为4.65港元,大跌22.5%,总市值46.22亿港元。
图源:滴嗒出行官网7月16日收盘价为2.620港元,市值26.04亿港元。总市值较发行价跌幅超过一半。
对此,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朱西产表示,出行板块一直是金融投资热门题材,出行才是智能汽车的终极目标,所以嘀嗒出行才能顺利上市。
此外,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毅阳认为,从市场总体来看,七月份整个港股还是震荡下行的趋势,从个股原因来看,7月如祺出行作为同行业竞争者也在港股上市,这引起一部分资金分流。导致嘀嗒出行股价连续下跌。
利润主要来源于顺风车业务嘀嗒出行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技术驱动平台,也是中国首家提供顺风车服务的公司。
根据招股书显示,2021-2023年嘀嗒营收分别是7.81亿元、5.69亿元、8.15亿元,来自顺风车相关服务的营收占比分别是89%、90.5%、95%。
从毛利率的角度看,顺风车也是嘀嗒的支柱,2021-2023年嘀嗒总体毛利率分别是80.9%、75.1%、74.3%,顺风车相关服务每年的毛利率均高于公司整体水平,分别是85.4%、79.5%、75.9%。
图源:滴嗒出行官网截至2023年12月31日,嘀嗒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基于App的顺风车平台服务,拥有约1560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其中32%为2023年活跃认证私家车车主。自成立以来直至2023年12月31日,嘀嗒为约6940万名顺风车乘客提供服务。
从运营层面看,2023年嘀嗒平均每次顺风车搭乘车费66.3元,平均每公里顺风车搭乘车费1.1元,月均活跃顺风车搭乘人数480万,新乘客90万。
相较于网约车业务,顺风车属于轻资产运营,企业无需承担庞大的资本投资和汽车持有 成本。这使得顺风车模式在成本效益上具有显著优势。
毅阳对财经网汽车表示,过度依赖顺风车业务意味着嘀嗒出行的营收增长和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这一细分市场的波动。一旦顺风车市场出现变化,如政策调整、市场竞争加剧或用户需求变化等,嘀嗒出行可能面临营收下滑和盈利压力增大的风险。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汽车客运市场包括出租车、网约车及顺风车,按2023年交易总额计,各自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4.2%、41.4%及4.4%。
与此同时,嘀嗒出行在该领域也面临激烈竞争。据悉,滴滴出行、T3出行、哈啰出行等网约车平台均在顺风车市场有所布局。嘀嗒出行招股书也显示,在顺风车领域,2021年其以38.1%的份额排名第一;2022年其市场份额下滑至32.5%,排名降至第二;2023年其市场份额下滑至31%,排名保持第二。
嘀嗒出行急需拓展新业务目前,除去顺风车,嘀嗒还拥有智慧出租车服务、广告及其他服务两项业务。
其中,智慧出租车服务具体模式为,通过嘀嗒出租车司机APP为司机提供网约车解决方案,根据订单量、当地出租车价格、距离等向其收取服务费,当前已覆盖98座城市;广告及其他服务为,向第三方商家提供平台展示广告位置,收取固定金额广告费,并根据第三方汽车增值服务提供商获得的销售机会收取佣金。
从收入来看,2021年-2023年,嘀嗒出行智慧出租车业务分别录得营收0.33亿元、0.2亿元、0.11亿元,收入占比分别为4.2%、3.4%以及1.4%;广告及其他服务分别录得营收0.53亿元、0.35亿元、0.3亿元,收入占比分别为6.8%、6.1%以及3.6%。
在这三年间,嘀嗒出行的智慧出租车业务与广告及其他服务业务增长并不明显,并且占总收入的比重在不断下滑。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字生活分析师陈礼腾认为:“单一的业务使嘀嗒出行抗风险能力不足。基于此,出租车扬招场景数字化成为嘀嗒出行寄予厚望的第二增长点。但就目前来看,嘀嗒出行约九成收入来自顺风车,其在出租车业务方面还需加快步伐。”
对于嘀嗒出行未来的发展,万联证券投资顾问屈放建议:首先,要加强顺风车行业的市场地位和利润率;其次,在原有业务上尝试拓展新的业务,由于其已有盈利空间,因此在拓展新业务时相较其他网约车公司的底气更足。
文章综合自中国经营网、界面新闻、北京商报等。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7月16日出版的第14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月至2024年3月期间有关重要论述的节录。
文章强调,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近代以后的深重苦难走向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从来就没有教科书,更没有现成答案。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我们要坚 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积极的历史担当和创造精神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新的贡献,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
文章指出,自信才能自强。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而绵延不绝、迭遭忧患而经久不衰,这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也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是我们增强“四个自信”最坚实的基础。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文章指出,没有坚定的制度自信就不可能有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气,同样,离开不断改革,制度自信也不可能彻底、不可能久远。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是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我国发展道路对世界的影响必将越来越大。中国发展前景是光明的,我们有这个底气和信心。
关键字: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开始举行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5日上午在北京开始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作工作报告,并就《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向全会作了说明。
关键字:
13家上市券商中报预告放榜:东兴、首创“报喜” 华西净利下降超9成
最近一周,13家上市券商陆续发布了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或是业绩快报。
整体上看,这13家上市券商的半年度业绩表现呈现分化。其中,东兴证券、首创证券、红塔证券、华安证券、国元证券上半年业绩预喜,而国海证券、中泰证券、东北证券、国联证券、华西证券、太平洋等上市券商分别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且降幅均在60%以上,天风证券则预计上半年业绩出现亏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024年上半年经营业绩大幅提升的上市券商,普遍受益于投资收益的增长。“上半年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收入同比增幅较大。”有券商提到。
而 权益投资业务、财富管理业务、投行业务则对部分券商半年度业绩形成较大拖累。
一位券商分析师指出,目前已公告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大多属业绩波动相对较大的券商,剩余券商业绩波动可能相对更低。
5家预增在目前已披露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或业绩快报的13家上市券商中,有3家券商的净利润同比增幅超过50%。其中,东兴证券、首创证券均将上半年的业绩增长归因于投资业绩大幅增长。
根据东兴证券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经初步测算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5.30亿元——6.30亿元,同比增加1.80亿元到2.80亿元,同比增长51.47%到80.05%。
对于业绩预增的原因,东兴证券解释,“报告期内,公司投资业绩大幅增长,实现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同比大幅提升。”
首创证券则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4.55亿元到4.95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1.80亿元到2.20亿元,同比增加65.44%到79.98%。
该公司解释,“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及时调整经营策略,资产管理业务和固定收益投资交易业务收入同比增幅较大,公司上半年整体经营业绩同比增长。”
另有券商因为“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实现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同比增长50%以上。
红塔证券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公司2024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4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54亿元,同比增长52.27%。
红塔证券表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工作基调,紧密围绕战略目标,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提升资产配置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取得明显效果,从而实现公司整体经营业绩同比增加。
此外,还有两家券商预计2024年半年度业绩实现同比增长。
公开数据显示,国元证券预计2024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00亿元,同比增长9.44%;华安证券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4亿元,同比增长8.65%。
这两家券商的业绩提升同样与投资业绩增长有关。如国元证券表明,上半年,公司以固收业务为代表的重资产部门实现证券投资收益比上年同期增加较多,促使公司实现了稳中有进的经营目标。
天风亏损、华西净利降幅超90%在固收投资业务成为“加分项”的同时,权益投资业绩下滑形成拖累。
华西证券、东北证券、国海证券、国联证券、太平洋等券商在分析各自2024年半年度业绩同比下滑的原因时,均提及投资业务收入下降是主因之一。
同时,财富管理业务、投行业务也对券商业绩形成拖累。
如华西证券表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经纪及财富管理业务收入下滑;投资业务波动较大,相应收入下降较多;存量金融资产当期计提减值损失同比增加。综合导致公司2024年半年度经营业绩下降。
太平洋在分析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减的主要原因时提到,报告期内,公司证券投资业务及信用业务收入同比下降,投资银行业务及资产管理业务同比业绩好转,其余业务条线经营平稳,但因业绩好转幅度未能覆盖业绩下滑带来的不利影响,导致公司上半年整体经营业绩同比下降。
另外,中泰证券解释,2024年上半年,公司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围绕提高五大核心竞争力、增强四大核心功能,努力推动各项工作提质增效。但受上年同期合并万家基金产生股权重估收益及本期受市场震荡调整、IPO发行节奏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同比下降。
就业绩表现而言,在目前已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的上市券商中,华西证券上半年净利润同比降幅最大,该公司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500万元~4500万元,同比下降91.42%~93.33%。
其次,国联证券、东北证券2024年半年度净利润同比降幅也较大。其中,国联证券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261.77万元,同比下降86.24%;东北证券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3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7.50%。
同期,太平洋、中泰证券、国海证券的净利润降幅相对较小,但也都达到6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家上市券商半年度业绩出现亏损。
天风证券预计2024年半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38亿元到-2.70亿元。
不过,天风证券提到,公司2024年第二季度经营业绩环比有所改善,随着公司各项业务的稳步推进,公司第二季度预计实现盈利,经营情况好转。
有业内人士指出,天风证券上半年业绩或主要受到利息净收入波动以及自营业务波动影响。
整体上看,业绩预告不代表证券行业整体业绩情况,存在一定偏离。
华创证券金融业研究主管首席分析师徐康解释,上市公司半年报强制披露要求是上市公司净利润为负、扭亏为盈或实现盈利且同比变动幅度超50%时,应当公告业绩预告。目前已公告业绩预告的上市公司大多属业绩波动相对较大的券商,剩余券商业绩波动可能相对更低。
不过,上市券商2024年半年度业绩下滑或已成定局。
国泰君安非银金融团队预计,43家上市券商2024年上半年调整后营业收入同比下滑22.45%至1779.9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5.75%至608.23亿元。
华远地产:拟将持有的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转让至华远集团
7月16日,华远地产发布公告称,拟将公司持有的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转让至控股股东华远集团。本次交易拟采用现金方式,不涉及发行股份,也不会导致公司控制权的变更。
公告显示,为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实现公司向综合性城市运营服务商的战略转型,公司后续拟统筹相关资源,在核心竞争领域继续做大做强代建等现有业务,并在未来择机通过业务及资产整合等方式置入酒店经营、物业管理及商业管理等优质协同资产,持续提升公司资产质量,强化可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此外,公司亦将在控股股东华远集团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品牌及声誉优势,加强业务协作及资产整合,进一步提升公司可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
多个汽车限购城市将适时优化小客车调控政策 积极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今年以来,国家相关部委多次提及“鼓励限购城市放宽车辆购买限制”。目前,全国现有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天津市、杭州市、深圳市等地区尚未完全取消购车限制。其中,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获悉,今年,为进一步贯彻国家和地方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决策部署,天津市进一步优化小客车调控政策,面向无车家庭定向配置3万个普通车指标,针对“久摇不中”申请人以阶梯摇号方式投放1万个普通车指标,适应指标需求趋势调整增量指标配置比例,积极释放汽车消费潜力。
下一步,天津将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小客车需求等情况适时优化调整小客车调控政策,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同时,杭州市也表示,自2023年3月20日起,《杭州市交通运输局等6部门关于发布惠民生优化小客车其他指标若干政策措施的通告》正式发布并实施,其中明确符合条件的久摇不中者、人才、多孩家庭等个人以及重点企业可直接申领小客车指标。市调控办积极关注并研究去年新政的实施情况,根据实施效果将适时优化调控政策;另外,广州仍将继续在促进消费的大背景下,对新能源车指标给予政策倾斜。
达到止盈条件,中银理财稳富目标盈固收增强(封闭式)2023年11期提前终止
近日,中银理财发布公告称,“中银理 财-稳富目标盈固收增强2023年11期”原预计到期日为2025年6月25日。根据产品说明书的相关约定,该理财产品已达到止盈条件,即:止盈观察期内,该理财产品首次连续两个估值日的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均不低于止盈目标收益率3.40%,故该理财产品将于2024年7月18日提前终止。
关键字:
达到止盈条件,中银理财稳富目标盈固收(封闭式)2024年01期提前终止
近日,中银理财发布公告称,“中银理财-稳富目标盈固收2024年01期”原预计到期日为2025年3月25日。根据产品说明书的相关约定,该理财产品已达到止盈条件,即:止盈观察期内,该理财产品首次连续两个估值日的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均不低于止盈目标收益率3.25%,故该理财产品将于2024年7月18日提前终止。
关键字: